艾米李画廊很高兴地宣布将于2019年6月2日举办艺术家高茜个展——“白霓裳(Bó Ní Cháng) ”。本次展览是高茜继2017年个展“花间”之后在艾米李画廊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将展出艺术家历时数月创作的大尺幅纸本设色作品《白霓裳》,以及全新屏风作品《山有枝》系列。
高茜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2016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幼成长于古都南京的高茜,在上世纪90年代读研期间作品就已显露出深厚的文化品格与学院素养,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注目。之后从古城去到繁华的都市上海,高茜开始致力于工笔花鸟的创作,有意识地对图像、气味和文学诗词之间通感关系的探索,加上作品中浅墨轻晕的江南气息,以及娴静从容的女性氛围,使得她成为了当代“新工笔”变革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白霓裳”引自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一句,相传神仙以云为裳,高茜用之比喻她笔下的玉兰花,明代沈周亦有诗云:“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题玉兰》)。通过淡彩略施点染,《白霓裳》描绘了含苞欲放、婀娜绰约等等形态各异的玉兰,在艺术家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想象之中,它们仿佛拥有了灵性,与零星飞舞的蝴蝶相互衬托,一白一黑,一虚一实,阴阳相汇,气韵顿生。作品中的蝴蝶脱离不开庄周梦蝶的故事,它关乎真实和虚幻的思辨,隐含着东方人对于人生和宇宙存在的思考。霓裳与蝶,似真亦幻,究竟是人生如梦,还是梦如人生,耐人寻味。
“山有枝”语出先秦越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实际上是古人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描写,“有枝”谐音即“有知”。这一系列艺术家采用了屏风形式,正面是梅树,背面是山石。在作为绘画媒介的同时,屏风也作用于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分割、连续和延伸,与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完全不同,它是中国人特有的观看方式,类似于苏州园林中使用的“透景”的手法,观者可以通过移步换景,从不同角度观看到三组屏风高低错落产生的山石和梅枝交相呼应的景象。屏风上的树石是古代文人心中的山水,也是艺术家内心的符号,高茜则以女性的视角重新赋予了传统文人物象以新生,真实地再现了当代人心灵深处的细腻情感。
高茜的作品多使用明度较低的中间色,就好像已有过层层过滤,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物象都已尽褪人间烟火,在三矾九染的绢纸上化成了永恒。有赖于宋画中“格物致知”的创作理念,高茜的生活中也围绕着她精心养护的花草树石,走近她的作品,会发现艺术家其实是在用画笔记录着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从“即物”以达“心知”。在她的笔下每一个花瓣都被描绘的完美、清晰,让人觉得触手可及,同时也有着许多深微且不可捉摸之处,有待观者做出不一样的解读,从中获得自己的“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