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复数艺 - 陈琦
展期:2015年11月15日 - 1月10日
地点:艾米李画廊B空间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每当我在工作室操作数控机床,看到高速旋转的刀头或激光束在不断变化的坐标数值指令引导下在木板上刻划着我脑海中臆造出的优美曲线时,我想,这他妈就是艺术 - 陈琦
陈琦在艾米李画廊的首次个展将会在11月15日开幕,作为水印木刻版画领域的领头人,他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观念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在交谈中陈琦思维敏捷,严谨,在生活里同样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术控。当人们还在用铅笔在木板上画小稿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运用电脑软件绘图,从最早的Photoshop 1.0到现在的 Photoshop CC都熟练的运用,此时鼠标就是他的画笔,而电脑中的数据线路图就是他脑中的画稿,再到木板的选择,刻制,以及最后的印刷,对于陈琦已经是信手拈来。此次个展,将会展出陈琦最新创作大型作品《碎金》,以及水系列,云系列和时间简谱系列作品,并且还有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掐丝珐琅和雕刻的古琴装置作品。
《碎金》是陈琦此次特意按照画廊空间而创作了一幅高3.8米,长5.4米的作品。整个画面的水波光粼粼的,但这种波光是碎片化的,画面很宏大,让人有一种心醉的,说不出来的感觉。这个作品又名“九十六次印刷”,是基于这张画所需印版的版数,一件非常大的作品,需要中国传统的饾版的理念来进行现代的逻辑性的设计。所以要依据现有的,常规的,标准的板材的尺寸来进行分割成九十六个版。完成这件作品,事实上需要进行九十六次的印刷。
那到底什么才是数字时代的复数艺术呢?数字时代艺术家应该和数字技术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现如今电脑科技不断更新发展的社会里,艺术家是不可能去回避这个时代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但是技术仅仅是艺术家实现的一个手段,服务于你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技术。大家经常好奇,为什么陈琦除了在版画领域有所建树之外,还可以创作出像“时间简谱”系列中“珐琅彩”与“古琴”这样的作品,因为任何媒介在他手中都可以通过技术服务于他的观念。也就是说任何技术都可以随着你的观念去改变,或是说如果你能很好的去把你的观念找到合适的技术路径把它结合在一块,那就会是最具有这个时代的观念艺术。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几乎带着一种颂主神恩般的虔敬对复制技术表示了极大的倾心和赞美;而另一位媒介宗师麦克卢汉声称“机器把自然变成艺术品”。版画是具有复数性的,而复数艺术主要有三种范畴:电子、工业、印刷。在这三个向度上,复数艺术家们又可分为保守派和创新派,前者固守在传统版画艺术中,而后者不断拓宽复数艺术的手段、媒材与技术。陈琦属于后者,他既保留着并延续着传统的版画理念与技术,但他又在不停的去发现新的媒介,新的手段去将他观念表现出来。数字时代的复数艺术在他眼中具有两类:一类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来制作的艺术,复数艺术品;还有一类是纯粹的数字技术。
数字时代的艺术品也不会因为它具有这种复数的特性,就与传统的版画归为一类了。毕竟,工业化以后,复数已经不是版画的一个专利,“印痕”才是真正把握住版画艺术最深层的特点与最本质的语言特征。
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月10日。
陈琦,美术学博士,1963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武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处处长。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
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青岛美术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xford)、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London)、纽约国立图书馆、日本福岗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出版有《版画技法》、《陈琦画集》、《陈琦木版画集》、《1963》、《时间简谱.陈琦1983-2013》、《Chen Qi Woodblock Prints》、《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