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日15时,艾米李画廊将隆重推出于凡老师共5组作品的雕塑新作展—《浮墙走音》,作为和艾米李画廊合作的第一个个展,此次展览中两组浮雕作品《黑猫》、《坐着的女孩》为首次展出的新作,同时也是于凡老师雕塑语言的新探索。展览由著名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刘礼宾老师担任策展人。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在于:雕塑家是基于“形体”进行思考和创作,观众基于“形体”对作品进行感知。实在、虚空是“形体”的两个极致,背后是于凡对极致状态的迷恋。如果把“体量”视为一条直线,实在、虚空则是线的极致端点。取直线内部的一点,进行旋转,两个端点就变成了圆。多条“直线”就形成了圆面,即立体的于凡。这多条“直线”可以是雕塑艺术的内部问题,也可以是于凡人生状态的诸多线索。这些线都有两级,这些极点组合起来就是圆面的边缘线。于凡对其情有独钟,静心轻捻慢弹。这个“轻捻慢弹”联系着他作品超越性背后的灵动抑或悸动,敏感抑或病态的气息。
浮雕作品在于凡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次展览就选了其中的四件:《上学的于果》、《雷峰塔和lily》、《黑猫》、《坐着的女孩》。如果说《上学的于果》、《雷峰塔和lily》作品本身还多透出于凡被人们所熟知的气息——清新、纯洁,《黑猫》、《坐着的女孩》则把于凡的视角作品化了。《黑猫》由一件“作品猫”(有作品基座)下坠开始,共凝固了一只猫从稳站地面到下坠、落地的7个动作。中国人认为“玄(黑)猫,辟邪之物。易置于南。子孙皆宜。”而于凡的黑猫自身失重,惊恐灵动,似乎更贴近欧洲的黑猫阐释。《坐着的女孩》作品由16个女孩的单体浮雕组成。这些身着时髦紧身衣的女孩摆出看似矜持,实则萌动的动作,在一定幅度内蠢蠢欲动,却又欲说还羞。这又让人想起于凡对“圆周线”的“轻捻慢弹”。此次展览还有两件圆雕:《鹤之一》和《鹤之二》。一俯一仰,这恰于上面所说的于凡一实一虚相对应。
把于凡的作品放进展场,不仅浮雕浮动,墙面由此动荡。不仅天籁飘渺,还有实音走起。
于凡,影响中国未来雕塑走向的重要人物之一。1966出生于山东青岛,1992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曾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以及大型的艺博会,多件作品被中外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1966 生于中国青岛
1988 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 获学士学位
199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硕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现工作居住于北京
个展 2013
浮墙走音,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2012
置上 - 于凡作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于凡个展,林大艺术中心,印尼
于凡个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
2009
灵 1999 - 2009于凡作品,东廊艺术,上海,中国
2008
于凡作品展,琴山画廊,东京,日本
群展 2013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无常之常,威尼斯,意大利
交互视象 - 2013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国立台湾美术馆,台湾
艺术北京,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天工开悟,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2012
青春对话 - 潘德海、于凡联展,杨·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静能 - 中国当代艺术展,对话空间画廊,北京,中国
记忆的穿越,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百年国博: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雕塑中国 -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北京,中国
2011
清晰的地平线,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光芒十射 - 中国当代艺术群展,杨·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0
造型 -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江南 - 北竿山色 上海雕塑邀请展,上海北竿国际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改造历史 - 2000-2009中国新艺术展,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