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 · 蝕语 - 金沙个展
展期:2016年11月19日 - 12月30日 (展览延至1月22日)
地点:艾米李画廊
下载 PDF
2016年11月19日, 工笔画艺术家金沙个展--“镜花·蝕语”于艾米李画廊“盛装”开幕, 此次展览系艾米李画廊与金沙合作的首次个展;集中展出了金沙 12 幅全新系列作品“深宫图”及两幅于 1994 年创作的工笔人物代表性力作,用跨越 22 年的维度对话艺术家当下的艺术思考。
从向大师致敬的系列回归到“雍正十二美人图”,工笔画艺术家金沙此次抽离的是中国古典美人的形象。在目前已完成的十二个传统团扇绢面上构图十分规整,画面空间被充实规划, 以及即将完成的十二美人解构作品(未完成前的想象画面),较之先前对西方油画大师的致敬系列而言,我认为此次是对纯粹工笔技法的复归。
虽称雍正十二美,这十二件美人图中的汉式美人却有着未名的身世,如同她们缱绻的面容一样模糊。雍正帝在位 13 年,除了将先王灵柩送至遵化东陵以及前往祭祀以外,未曾像他的父亲康熙一般巡游南北。辽阔的国土,他都未曾涉足。而这十二幅美人的画像,原本的肖像有屏风大小,近 2 米高,屏面中的众美人与真人无异。故宫著名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从清代内务府档案中发现了一条记录, 上载雍正十年时内务府依诏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拆下美人绢画 12 张”。在清廷严厉的规条以及满清入关后对汉文化的系统排斥,各种迹象显示这十二位美人并非雍正后妃,而是来自于从魏晋美人图一路延续成型的美人图符号体系,每一副面孔背后都有着更加绵长的文化集成,即世俗社会之缩影。因为在讲究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满清朝廷,汉文化一度是皇统禁忌。而身列高位之人如雍正自然有着隐蔽的内心空间,这十二幅常在书堂中伴其左右的美人图便是照见他心中隐秘忧愁的明镜。
雍正皇帝似乎只能在画的疆域里才可以忘却纷争,摆脱命运的钦定和不测。而在金沙的笔下,如真人般细腻面容的美人们被精细地再次勾勒, 抽空及重新解构并珍藏进精确缩小的画面中,不衰老亦不分离。金沙的绢画美人们完美再现了十二美人图的神韵,形象高古典雅,从用色、情景、气氛、到镜面似的对立描绘里透着精巧、细腻。可以想象这些美人温柔而不滥情, 忖度或相思的神态举止透着纯洁。但这些美人充满忧虑并抽空的面貌将她们与所谓之俗世的幸福区隔开来,沉浸在画面中自在的亭台楼榭,各有心事。与这一套对原作进行精细缩略重置而成的作品相对,金沙又一次采用了绘扇面的形式,让美人们自在的空间于对称而清丽的小巧团扇之上对影成双。美与寂静的注视共同构成了一种异样的张力,千人一面的制式美人画中,那张张想象中缱绻倦容代表了人们意识中的美貌,臻于化境的美貌,同时也是不属于任何人的美貌。这些美人们得以如是显现的根源似乎正在于他们的不存在,她们代表着理念中的桃花源境。金沙的十二美人扇面独独没了作为理想而存在的十二美人,仿佛在用一副道士的镜子,照出了愁容背后的隐喻和空无。悬于空中的衣物暗示一种静止的状态,金沙在这一似有若无的美人空间中抽走了俗世的杂音,而观众最终能听到的,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艺术回归到传统,是我们现当代人必须做的功课和思考; 如何传承老祖宗的文化并加入当下的语言进行探索,可以是一个很长的话题似乎有一条很宽的路可走, 其应有的文化高度更是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及真实性尤为重要。“镜花·蝕语”以续承传统文化的态度融汇当代语境,回归传统、解构传统、重释传统。展览将持续至 12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