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研究院】雅昌月度(1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摘自:雅昌艺术网

刘礼宾: “水墨的味道”  艾米李画廊

 

A 学术性:★★★

B 策划执行:★★★

C 现场效果:★★★

D 公众认知及影响力:★★★

E 国际化能力:★★★

  水墨的味道,理解水墨新维度

  水墨究竟有多火,看看有多少以水墨为关键词的展览就知道了。这个时候,以水墨为招牌就不再是评判展览的价值,而是如何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态度看待水墨。11月策展人刘礼宾策划的“水墨的味道”,就为理解水墨提供了新的维度。策展人刘礼宾如是说,“基于‘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哲学观点,有些批评家将身体和纸(或作品)的关系视为国画的专利,这一观点引起了策展人的思考,而很多不具有国画家身份的艺术家对于水墨的新探索也让策展人看到这一关系的在场。于是这便成了‘水墨的味道’展览的初衷。”

     展览主题:探讨物我关系非国画专有

  刘礼宾认为真正继承发展了国画精髓的并不一定是国画家,他们可能是油画家、版画家,乃至装置艺术家。伴随笔墨的游走,艺术家的状态穿附其中,形成了物我同化的状态。因此,他邀请了中国当代艺术圈的7名使用不同媒介、但有“水墨感”的艺术家:陈琦、刘俐蕴、刘芝杏、罗苇、谭平、王璜生、吴梦诗参展。

  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如何在当代确立?刘礼宾谈到,从创作主体与作品的互动中,“物质感”渗透艺术家的人生方式和“物”的本质,传达出主体的心性,再通过对“物”的反思,而回归主体对“物”的参透。如此过程当中,艺术家的主体性也就上升,在思辨性中使中国文化在当代转译。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作品不流于单纯的形式,而是一种“触觉式”的主体存在。此次选出的作品均为艺术家最近一两年的探索成果,当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品质”二字跃然而出,水墨的气息萦绕于展场。

 作品回顾:年龄跨度大,但作品均显韵味  

  此次的参展艺术家里既有中央美术学院的资深老师、成熟艺术家,又有美院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艺术家,策展人刘礼宾认为,此次特意挑选年龄跨度大的艺术家,也是为了打破另一个固定思维,“水墨”并不是“大龄”艺术家的专利,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可显韵味。

  王璜生的“游象”系列作品,身体“强势”介入纸本,态势难加遮掩:纯粹化的线条,令“写”的动作跃然而上。谭平《一杯》的追求更单纯,更直接。在“有控制状态”下寻求一种不确定;也就是这种随意性、无序性而彰显出了墨的韵味,耐人回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表露出的清透洁净之意蕴,在罗苇和刘芝杏的作品中展露无遗。罗苇“透明”系列,好似空观内化后的世界,物象俱在,但细枝末节早已抛却。刘芝杏画的马,细腻中催生柔情,轻柔似水;眼眸生情,情系于世人。

  “水墨”的意义常被囿于国画专有,这使得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被束缚圈内,以致失去了对艺术内化思考的方式。在此情境之下,反观陈琦的水印版画—《水》,美的寂静幽深,深沉中暗藏着艺术家的执着和思辨。在“心性”的挖掘过程中通过“物性”的追问中确立了他的水印版画的独立性。刘俐蕴在《无系列》中的作品,把中国水墨传统概略为线,从装置的角度阐释了水墨的新解。吴梦诗《子》、《虫》运用机械运作,呈现了另一种水墨景致,参省深悟,极具慧根。

注:

  1·《雅昌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

  为雅昌艺术研究院最新推出的关于“策展人”的月度专业数据研究榜单。榜单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相关数据(展览、艺术家、拍卖、画廊、新闻资讯、论坛、博客、艺搜等),经由雅昌“策展顾问团”和雅昌艺术研究院共同推荐评选,并从专业角度解读“策展人”策划展览在学术性、策划执行、公众认知及影响力、国际化推广、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成绩与创新。

  2·榜单评判涉及标准:

  a`学术性(A对策展内容的熟悉度;B 独立的学术判断;C 提出问题的意识;)

  b`策划执行(A实际操作能力——画册\运输\保险\布展\宣传;B资源整合的能力;C 吸引赞助的能力;D 策展周期与节奏;E参与艺术家与数量)

  c`呈现效果(A 视觉呈现形式及创新;B展场选取、空间利用等)

  d`公众认知及影响力(A策展涉及的公共教育内容;B公众参与度\参展人数与反馈;C对展览所在地域影响;D媒体宣传及反馈)

  e`国际化推广(A参与策划国际展览;B引进外国艺术家与输出中国艺术家展览的数量;C担任国际策展机构职务或相关工作的身份)

  f`盈利能力(A商业展览涉及的作品交易、销售、艺术衍生品等;B商业合作中的独立性与相关性等)

  3·雅昌策展顾问团名单(以姓氏拼音排序):

  冯博一、贾方舟、黄笃、李旭、鲁虹、孙振华、殷双喜、俞可、赵力、杨小彦、王璜生、谢素贞、张晴、朱青生、吕澎、巫鸿、凯伦史密斯

 

       网站链接:http://contemporary.artron.net/20131209/n544151_5.html


返回